水是生命之源,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之一,是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。水对人体的作用:

矿泉水因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矿物质而深受喜爱。有些人认为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。其实,饮用水中应该含有适量、平衡的矿物质,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至一定程度时,也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。也有不少人认为,水越纯越好。事实上,纯水几乎不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可能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,降低人体免疫力。由于人体的体液是微碱性的,而纯净水呈弱酸性,如果长期饮用弱酸性的水,体内酸碱环境可能失衡。此外,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增加钙的流失,对于老年人,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、糖尿病的老年人和儿童、孕妇更不宜长期饮用。人们通常认为,口渴了才喝水,不渴就不用补充水分。调查显示,人们喝水时往往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。干净、安全、健康的水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保健品。水在体内能将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、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,这样才能便于人体吸收。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,只有让细胞喝足了水,才能促进新陈代谢,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。不少年轻人喜欢把饮料当作饮用水。其实,饮料与水不同,由于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,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,长期喝饮料是一个身体脱水的过程,还会降低食欲,影响消化和吸收。而喝水是一个补水的过程,所以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。长期喝饮料,容易造成儿童龋齿和肥胖。成年人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使血压升高,心跳加快,产生失眠、忧虑等症状。为了健康推荐每天多饮水,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,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,违反生理需求,就会造成反效果,水分超越身体的排水能力时,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,最坏的结果会引起“水中毒”。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,正常情况下,成人每天饮水7-8杯(约1500-1700ml),每次饮水1杯(约200ml)。有些人认为,自来水有氯味,山泉水、深井水口感比自来水好,而且喝了也没觉得什么不健康。事实上,山泉水、深井水在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时,作为水源,是比以江河为水源的自来水要优质一些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,山泉水、水库水或者深井水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。烧开后只能去除微生物的污染,并不能去除重金属等物质,长期饮用可能导致各种慢性危害。而自来水厂作为集中式供水单位,其水源的选择是经过科学的研究和监测,出厂水是经过层层的处理和消毒,并且有水务部门和卫健部门的多重监管监测,以确保饮用者终生饮用健康。所以,自来水是可以放心饮用的,缺少防护、未经检测的山泉水、水库水或井水不宜饮用。人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、食物中的水分、自身体内物质生物氧化的代谢水。一般情况下,我国居民通过饮水获得的量约占总摄入水量的50%,通过食物获得水量约占40%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(2022)给予的饮水建议是足量饮水,少量多次。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人群的适宜摄入量不同。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总水适宜摄入量为3000ml,饮水适宜量为1700ml;成年女性每天总水适宜摄入量为2700ml,饮水适宜量为1500ml;孕妇因孕期羊水及胎儿,水分需要量增多,每天总水适宜摄入量为3000ml;乳母每天分泌乳汁及自身代谢增加,总水适宜摄入量为3800ml。不同环境下,如高温、高湿、寒冷、高海拔等特殊环境,机体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,需及时补充水分甚至电解质。

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,应主动饮水,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。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,每次1杯,每杯约200ml。提倡饮用白水或茶水,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。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,不能识别其来源。
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,非商业用途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